
隆兴寺(河北石家庄)
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,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、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中国十大名寺之一。
概况:
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,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、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。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(586
年),原名“龙藏寺”。宋初,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,并盖大悲阁,遂大兴土,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。到了清康熙、乾隆年间,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,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。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改龙藏寺为隆兴寺,俗称大佛寺。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,上香礼佛,题诗书匾,刻碑立石。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,钟磬齐鸣,香烟缭绕,“南无”声声的历史盛况。
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5200平方米,坐北面南,建国后,多次拨款修葺,仍按三路建制,正门(南门)外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,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、天觉六师殿(遗址)、摩尼殿、牌楼门戒坛、慈氏阁、转轮藏阁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、大悲阁、御书楼和集庆阁、弥陀殿、龙泵牛亭,以及从崇因寺前来的毗卢殿等,其中天王殿、摩尼殿、转轮藏阁、慈氏阁是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宋代结构风格的殿宇,尤以摩尼殿的价值最高,摩尼殿建于1.2米的台基之上,为重檐歇山顶式,面宽和进深均为七间,平面布局为十字形,外观重叠雄伟,古劲庄严。
隆兴寺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,被称为"正定大菩萨",与沧州狮子、定州塔、赵州大石桥并称为"河北四宝",这是中国保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教造像。
隆兴寺内还藏有四十余通古碑,以隋朝时期的龙藏寺碑最为著名,有"隋碑第一"之称,其碑文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,是魏碑往唐碑过渡时期的代表作,结构朴拙,楷中留隶,方正有致。
著名景点:
1、形制最奇特的摩尼殿 摩尼殿大殿结构十分奇特,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,使
平面形成“十”字形。檐下斗拱宏大,分布疏朗;柱子粗大,有明显的卷刹、侧角和生起;殿脊、飞檐曲线如波,自然流畅;四角微翘,如鸟振翅欲飞。像这样外观重跌雄伟、富于变化、形制颇为特殊的古建筑,为宋《营造法式》之典范,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。
2、最美五彩悬朔观音像 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宋代的泥塑五彩悬山,悬山上共有佛像30余身,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端坐于中间的五彩自在观音像,俗称“倒坐观音”。观音像高3.4米,左足踏莲,右腿踞起,两手抱膝,身体稍向前倾斜,面容秀丽恬静,姿态优雅端庄。柳眉之下,那双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视,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。这人性化了的佛像被鲁迅先生称为“东方美神”。
3、最古老的转轮藏 转轮藏直径七米,是一座收藏经文的旋转书架,外观形似八角形亭子,中设木轴,亭身设有经屉,可以存放佛经,推之可转动。取佛教“**常转,自动不息”之意,喻佛法犹如轮子辗转相传,永不停息。佛教中亦有推其旋转与诵读经文同功之说。这种建筑形制国内保存下来的甚少,主要有四川平武报恩寺华严店和北京智化寺藏殿的明代转轮藏、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和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清代转轮藏、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,因此称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。
4、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《龙藏寺碑》 龙藏寺碑全称“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”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。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,隋代是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,而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。其字体方整有致,结构严谨,用笔沉滞宽博,朴拙而不失清秀,庄重而不呆滞,在书体结构和用笔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,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。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赞誉“此六朝集成之碑,非独为隋碑第一也”,后人也称其为楷书第一碑。
5、最高大、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音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,阁内供奉闻名遐迩的宋代铜铸“千手千眼观音菩萨”,俗称“正定府大菩萨”。它为北宋开宝四年(971)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。像高21
.3米,共42臂,除本身的两只手、眼外,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,分别执日、月、净瓶、金刚杵、宝剑等法器。铜像身躯高大,比例适度,其形体之巨、雕工之细实为罕见,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、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。
6、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毗卢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最末端,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,毗卢佛设计独特,精美绝伦,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。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,高6.72米,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。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,表情、手印富于变化,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。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铜铸工艺,据有极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,堪称海内孤例。
|